京ICP备2022018928号-30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2023年3月15日 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日值班:黄河 郑重
时刻夜谈第63期
今天,又是一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提振消费信心”是今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的主题。今天的央视3·15晚会,提到的也是“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要有消费信心,首先要有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这样消费者才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去年,“科技与狠活”曾一度引发消费者对食品使用添加剂的关注和担忧。
什么是“科技与狠活”?源自于某网络博主在短视频平台上对食品加工“内幕”的揭秘,各种不知名的添加剂在一通勾兑下,就能瞬间合成一瓶不含大豆的酱油,一杯不含山楂的山楂果茶,一块不含牛肉的人工牛排……每一次的勾兑,都号称是“科技与狠活”的一次次结合,网友在看热闹的同时,也陷入了对食品添加剂威胁消费者健康的担忧。
虽然有舆论认为,这是博主在故意制造噱头引发关注,市场上的食品虽然会用到添加剂,但都在国家标准的控制范围内,无须过度担忧。但夜谈君觉得,“科技与狠活”之所以能引发关注,折射出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升,也反映出了消费者对添加剂的心存芥蒂,如果某些产品逃脱国家的监管,滥用、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势必会对大众健康造成伤害。又或者,企业们在成本控制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双重驱使下,将国家标准拿捏得死死的,只要做到不超标即可,长此以往,企业产品也难以得到高质量发展。
就在今晚播出的央视3·15晚会上,第一个被曝光的,是记者暗访安徽几家稻米生产企业,发现企业生产的稻米品牌都标注了泰国香米字样,但实际上用的却是本地米,与泰国香米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仅是产地,一些泰国香米的香味也是另有蹊跷,如合肥市香王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泰国茉莉香米,原料产地显示为泰国,但公司经理承认这些米同样与泰国香米没有任何关系,都是本地米,原本没有泰国香米的茉莉香味,但大米却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公司经理告诉记者,香味是用一种香精调配出来的,再通过机器像输液一样把香精加到大米里。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而安徽这几家公司的这一系列操作,不就是妥妥的“科技与狠活”吗?如果这样的“科技与狠活”不下大力气整治,只会不断透支消费者的信心。
夜谈君认为,要提振消费信心,除了要使民众有稳定的收入能消费,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塑造更让人安心的消费环境。
但现实中,不少人消费意愿不强,不得不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往的消费体验不佳,遭遇过心灵创伤,有时候甚至是花钱遭罪,从而对某类消费不再那么有消费激情,乃至产生抵触情绪。
比如就在13日,国内知名编剧李亚玲发文曝光称自己在海南陵水县某码头市场购买海鲜,连公平秤都存在猫腻,经过公平秤复秤的3斤花甲带回家才1.99斤,而且遭遇维权难,因为市场商贩不会出具小票,除非将整个购买过程录制视频,或者直接请两名执法者一起陪同购买,否则就是“证据不足”,甚至还会被商贩倒打一耙,告自己侵权。像这样的市场,李亚玲下次还敢去吗?其他消费者还敢去吗?
消费者花钱本来是一件很简单快乐的事,但此刻却要处处戒备商家的侵害行为,甚至还要想办法与商家斗智斗勇,才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东西。
公平秤缺斤少两事件被曝光后,虽然陵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做出回应称将成立调查组进行检定,但终究是亡羊补牢。如果监管部门能时刻把工作做在前,严格监管,不给商贩任何短斤少两的机会,商贩本身也能做到诚信经营,共同营造一个让人安心的消费市场,消费者才能放下芥蒂之心,开心花钱,市场和商家自然也能收获好口碑、好收益。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中国经济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了优先位置,我们已经看到,随着超大规模市场加快复苏,如果不能更好改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就会影响民众的消费品质,影响到消费潜力的释放,进而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只有少了尔虞我诈,只有商家诚不欺我,只有权力部门监管时刻在线,这样的消费环境才能让人安全放心,消费氛围才能其乐融融,消费者才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这样必定才能更好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动力。
最后希望,今天是“3·15”,每天都应是“3·15”,今后不再有“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