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2022018928号-30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3月20日,家住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勃利镇的郭宪玉早早来到勃利县图书馆。这位与图书馆结缘40多年的老读者一看到勃利县图书馆馆长姚雪峰,便高兴地告诉身边的读者,姚雪峰的母亲何淑清当年也是把图书馆当成了家。
(资料图片)
1978年,30岁的何淑清从勃利县妇联调到图书馆任副馆长,当时的图书馆只有209平方米,每天接待读者上百人。作为一个新手,何淑清来得早走得晚,没用多少日子就把新书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填写典藏卡等流程烂熟于心。不仅如此,她还集管理员、借阅员、宣传员、保洁员于一身,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
1981年,何淑清因能力突出、工作勤恳、读者口碑良好被提拔为馆长。何淑清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阅读环境。经过坚持不懈地争取,1984年,825平方米的新馆开始接待读者。
何淑清几乎每周都邀请散文、诗歌、小说等方面的文艺骨干举办读者联谊会,大家谈阅读感想、研讨文艺作品、交流创作思路,营造了浓郁的文学创作氛围,催生出芳草文学社、红领巾文学社、蒲公英诗社等群文组织。
郭宪玉回忆,读者每次借阅图书,何淑清登记后,都会用一块干净的毛巾把图书擦拭后郑重地交给读者,并认真说一句“请拿好”。这举动瞬间让大家感到,手里拿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件宝贝。
何淑清在图书馆工作的13年间,女儿姚雪峰也把图书馆当成了家,每天放学后写完作业就跟着馆员一起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成了一名小小文化志愿者。
姚雪峰谈到来图书馆工作的原因时说:“我要像母亲一样,把图书馆当成家,结果这一干就是30年。”
1993年,只有18岁的姚雪峰成为图书馆馆员后,还书归架、图书借还、新书编目、库房搬书各种活抢着干。2009年,图书馆开始使用集成管理系统借还图书,她每天主动加班至深夜,3个月后,3万多册图书全部录入系统,实现了电脑借还。领导和同事们都说,这孩子像她母亲,有股犟劲。
2012年,姚雪峰成为1978年成立的勃利县图书馆的第6任馆长后,创新推出“365天天开馆日”“自修室延时服务”等阅读服务。特别是她针对行动不便的读者推出文化志愿送书上门服务,引来无数点赞。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码改为图书馆的热线电话,读者一个电话,文化志愿者即送即取,让读者切实感受到图书馆的优质服务。
为了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她积极推行总分馆制建设,创建了13个分馆11个图书流动站;打造“童趣勃图”“诵读大赛”“勃图说绘本”等十大系列阅读品牌活动;推行开放办馆,与教育、妇联、共青团等系统联合开展征文、展览、猜灯谜等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
姚雪峰还有一个弟弟姚雪东,他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就职于县文化馆。多年来,他和母亲、姐姐一样,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以人品和能力赢得了良好口碑。2019年担任勃利县文化馆馆长后,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请上来走下去、以演代练等方式,大力培养文艺骨干,使得该县双河镇的声乐骨干赵秀娟、勃利镇东岗村的器乐骨干孟广义、大四站镇的二人转骨干孙超等上千名文艺骨干脱颖而出,为群文振兴打下了人才之基。
有了人才支撑,姚雪东全力打造群文品牌,先后推出了广场演出、节庆汇演、惠民展示等十大群文品牌活动,打造了大四站镇农民文化艺术团、双河镇管乐团、倭肯镇正阳村艺术团等30支品牌明星团队,培养出声乐明星李懿佳、器乐明星田涛、舞蹈明星孙萃、摄影明星李云库等100名品牌明星个人,极大地推动了城乡文明程度的提升。
在姚雪东的努力下,创办了多年的报纸《勃利文艺》于2014年改为杂志,内容、形式进行了创新,容量增加,充分激发起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如今,《勃利文艺》成为该县的一块文化金字招牌。
姚雪东始终把文化惠民作为重中之重,每年以文艺汇演、文艺小分队、文艺巡演、展览展示等形式开展走进基层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勃利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艾丽辉说,老图书馆馆长何淑清的无私奉献、新一代图书馆馆长姚雪峰的勇于创新、新一代文化馆馆长姚雪东的一心为民,一母两子女的群文情怀具有传承性、榜样性,激励着勃利县的群文工作者奋勇争先、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