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2022018928号-30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资料图】
(记者 应妮)“我们曾经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的受益者,如今已成为积极的贡献者。”中国国家文物局交流合作司副司长朱晔说,中国已在柬埔寨、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6个亚洲国家合作开展了11项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有力搭建起中外民心相通的桥梁。
中国国家文物局20日在北京宣布,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将在陕西西安召开,这是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发起以来首次于线下召开的大范围高级别国际会议。朱晔在会上介绍了中国与亚洲国家文化遗产交流合作情况。
她说,中国是最早参与吴哥古迹保护行动的国家之一,迄今已近30年,中柬两国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建立了专业的队伍,先后在周萨神庙、茶胶寺和王宫遗址开展修复工作。中国政府援助尼泊尔实施的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保护修复项目,从2017年开工至今,修复工作有序推进,项目将进入竣工阶段;根据双方约定,将在项目修复现场设立永久纪念碑和永久性展览。
朱晔指出,通过与亚洲国家商签协议、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合作防止文物走私等一系列“组合行动”,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例如,与巴基斯坦、韩国、叙利亚、柬埔寨等签署文化遗产合作文件;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框架下,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合作举办了中阿巴线上石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高级研修班。2019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还分别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国的“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项目和缅甸若开邦的妙乌古城项目申报世界遗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此外,近年来,中国考古逐渐走出国门,参与到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联合考古行动中,共与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亚洲14国联合开展了20余项考古合作。联合考古行动通过对“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遗址的勘探发掘,助力探究亚洲文明脉络,实证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