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2022018928号-30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资料图片)
“现在有了立体停车场,每次回家再也不需要在胡同里‘抢’车位了,胡同里面一下子豁亮了,邻居之间更和睦了。”在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内务部街生活了近30年的王先生说。近日,随着胡同内的居民停车集中迁移至胡同西口外新建的立体停车场,内务部街不仅成为东城区第44条不停车胡同,同时也向“十无、五好、四有”精品街巷迈进了一步。
曾经胡同停车,“一乱遮百俏 堵路又堵心”
内务部街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邻史家胡同,北有支巷通本司胡同,全长727米,宽7米,不仅有沿线1500多位居民日常生活出行,还是胡同内北京第二中学1700余名同学和教职员工上下学的必经之路,另外胡同内有卢森堡大使馆,还承担了部分外事保障职能。
2017年开始,内务部街先后经历了两轮环境整治提升,集中封堵了沿线31处违规“开墙打洞”,恢复了传统立面风貌,开展架空线入地整治,理清胡同“天际线”,并经过疏解整治、腾笼换鸟,将内务部街27号院转型为朝阳门街道的社区文化生活馆,成为一处艺术创意、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逐步使胡同“颜值”提高的同时,居民生活品质也不断改善。但是长期占据胡同半条路的停车问题,始终是沿线居民的一块“心病”。
“人家俗话说‘一白遮百丑’,我们这儿正好反着,叫‘一乱遮百俏,堵路又堵心’。”在居民王先生的记忆中,胡同里的居民停车出现了爆发性增长,大概在2010年前后,“停的汽车几乎占据了胡同一半路面,虽然当时实行‘单行单停’,但是胡同被停车挤得太窄了,就算骑车或者收垃圾的三轮车,要是遇见对面来辆汽车,胡同也得被堵死。”
如今停车场“平改立”,内务部街实现不停车
经过前期摸排,胡同的停车需求约为百余辆。如何给这些车辆寻找“新家”,成为摆在街道办事处面前的难题。经过多方协调沟通,该街道决定将紧邻东四南大街、位于干面胡同西口的平面停车场进行“平改立”,并命名为“内务部街停车场”。
2022年8月,停车场完成“平改立”建设,车位数由原来的30个增加至80个。但是,如何动员居民自愿将车停到停车场呢?“以前居民把车停在胡同里是不需要缴费的,现在让他把车停到停车场,每月缴纳一定的费用,有些人就不能理解。”内务社区书记史海宁说,“为了动员车主挪车,街道先后召开了多次居民大会,引导居民认识到胡同不停车是便民利民的好事。此外,运营停车场的公司也拿出了相应优惠政策,这样一来,胡同的车主就被动员起来了,一家带动一家,纷纷将车开进了立体停车楼。”除此之外,胡同不停车还得到了周边三家单位的支持。比如,北京市第二中学就要求师生及接送学生的家长一律不得将车开进胡同。
该停车场管理人员介绍,停车楼采用的是双层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顶层载车板可上下升降,底层载车板只做左右横移,车主取车整个过程不会超过半分钟。“由于设备运行效率高,即使在早晚高峰时段也不会在停车场进出口出现车辆淤积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停车场还配备了5个充电桩,供胡同居民的新能源车充电使用。
一街一策分类治理,家门口尽享美好生活
如今,从熙熙攘攘的东四南大街拐进内务部街,身边一下就安静了。青砖灰瓦间,胡同里看不见过去拥挤的停车,路面宽敞整洁,老人可以走出家门在胡同内聊天、晒太阳,小孩子也能尽情地玩耍。“经过治理,胡同里不停车了,感觉几十年前的胡同生活又回来了。我站在胡同东口又能一眼望到西口,心里那叫一个痛快。”已经在内务部街住了30多年、年近七旬的闫先生说。
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孟子涵介绍:“内务部街历史文化丰富,近几年胡同内还设置了小微绿地、居民活动中心等,目前已基本按照精品街巷‘四有’标准建设,接下来将着力保护内务部街现有的环境效果,同时加速创建‘十无、五好、四有’精品街巷。”
就在内务部街实现“不停车”同时,好事成双,安定门街道钟楼湾胡同居民的80多辆车没地方停的难题,也在5月份解决了,车辆可进入中绦胡同停车场停放。
据了解,今年,东城区还将按照“一街一策”分类治理的原则,完成278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任务,包括创建74条精品街巷、157条优美街巷和47条达标街巷,并同步完成“最美街巷”“美丽院落”等创建工作。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