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2022018928号-30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市民逛街或到街市买餸时,相信会试过被店铺外扬声器以高分贝重复播放的叫卖录音轰炸,不胜其扰。环保署针对这些噪音滋扰,日前发表谘询文件,建议修例禁止在公众地方使用扬声器进行叫卖。文件出台后,市民反应不一,有的叫好,有的却指政策一刀切,有矫枉过正之嫌,不但影响商户生意,更可能不利重振夜间经济。当局在谘询期聆听公众声音后,更要从疫后经济形势变化角度中再作出调整,务求减低市民受噪音滋扰的同时,亦不损害经济发展空间。
(相关资料图)
环保署正展开为期两个月公众谘询,建议修订《噪音管制条例》,包括禁止在公众地方及附近范围使用扬声器叫卖、设立定额1万元罚款机制、放宽节日庆祝活动的噪音规限,让庆祝活动可于晚上11时后适当地进行等,欢迎公众提交意见,政府再拟订详细条文,期望明年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目标在2025年实施。
当局重点针对店铺和商贩使用扬声器叫卖,背后理由是近年商贩为了竞争,在公众地方不断调高扬声器音量,重复播放手机预制录音叫卖,吸引顾客注意,但却对住在周边的居民和途人造成严重滋扰,噪音投诉由2017年200多宗增至去年逾500宗。环保署拟通过修例取缔相关活动,旨在还居民一片宁静空间,不再终日受噪音疲劳轰炸。
零噪音不利夜间经济重启
不过,此举最具争议地方有两处。首先,谘询文件没有清晰界定“叫卖”及“噪音”的定义,只列明店铺不可在公众地方使用扬声器叫卖,但非叫卖的广播却不受规管,至于商场店铺播放叫卖广告则不受规管,理由是商场不属于公众地方范围,而超市在店内广播宣传歌曲中夹杂叫卖,只当作音乐,予人做法有违公平原则的感觉。
此外,修例一刀切地禁止商铺使用扬声器叫卖的做法,未免太严苛。酒香不怕巷子深,只适用于已打响名堂的商户,即使其铺位并不在当眼、人流多的地点,顾客仍会慕名而来,但对于一般商铺而言,只能靠播放宣传片或录音招徕客人,若禁用扬声器叫卖,只能拉开嗓门叫卖,导致声带劳损,生意也可能受影响。
若然当局最终目的是营造零噪音环境,恐怕并不切合疫后经济需要。疫情改变市民消费习惯,不愿夜晚外出,以致晚上9时后街上冷清清,昔日不夜城风光不再,现在修例只在指定节日庆祝活动的时间,由晚上11时放宽至翌晨1时,条件是噪音水平不可高于背景噪音水平10分贝,对催谷夜间经济背道而驰。
反观一河之隔的深圳,疫后经济迅速反弹,除了本地居民外,越来越多港人北上消费,由早到晚,消费人流不绝,尤其深圳西部更成了当地不夜城,晚上消费点逾8万个,有的营业至凌晨2时,与香港成了很大对比。
宜限制扬声器音量促自律
香港疫后经济遇上瓶颈,当前要务是如何刺激市民消费,再度激活夜间经济,追求零噪音环境并非优先事项。毕竟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向来是一座城市活力晴雨表,夜市越热闹,意味人气旺,消费越炽热,是日间经济的延伸,但繁荣背后是有一定代价,便是噪音和噪光,关键是如何将相关滋扰减至最低。
因此,当局在修订《噪音管制条例》时切勿矫枉过正,在条文修订应顾及其能否切合经济变化的需要,能否考虑先从限制扬声器叫卖的音量入手,若超出某分贝便即时向商户发出定额罚款告票,起阻吓作用,让商户自律,一如店铺阻街情况便明显有改善,并研究如何激活夜间经济,务求在保障市民作息和搞活经济之间取得平衡。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