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2022018928号-30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在新疆吐鲁番市西郊13公里处,有一座岛形台地,上方有一座古城,河水分流绕城下,被称为“交河城”。1961年3月4日,这里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作为“丝绸之路”中的一处遗址点,交河故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资料图片)
2023年7月11日下午,参观完吐鲁番博物馆,我来到交河故城遗址。乘坐电瓶车,进入景区后,沿着古城下方的河道行驶一圈儿,才来到南门遗址旁边的停靠服务区。
正值一天最热的时候,我没打遮阳伞,没做任何防晒,走遍交河故城。进入南门以后,沿着中央大道,穿过官署区,来到观景台。站在这里,向北望去,残垣断壁,巷道纵横,感觉跟迷宫一样。随后,按照逆时针方向,走进北边遗址区,依次经过东门、民居、东北寺院、塔林、大佛寺、中央大塔、南部佛寺等重要遗迹。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在交河故城内,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央大道,把整个城市分为不对称的东、西两部分,两侧建筑多是长方形院落,院落大门开向着所临的街巷。中央大道南段曲折,北段笔直宽阔,直达北端寺院。中央大道东区南部为大型民居区,北部为小型居民区,中部为官署区;中央大道西区除大量民居外,还分布有许多手工作坊。
这里的大部分建筑物都采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然后,利用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修建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施工简单,节约资源,适应干旱半干旱生态环境,被称为“生土建筑”。
中央大道南段
中央大道北段
1.南门遗址
南门位于交河故城南端的崖壁上,竖立着写有“交河故城”的世界遗产标志牌,乃进入故城的必经之路,成为故城的标志性景观。这里现存阙口宽6.8米,门道长11米,墙壁高14米。在两侧的墙壁上,有六处壁龛遗迹,门后方还有防御挡壁,内有院落、墙体和台基等。
2.大型院落
在交河故城南端,有一处大型院落区,总面积约4.9公顷。这里分布着许多院落,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向地下挖深达到5米左右,残存着大量保存较好的院墙、隔墙、壁龛、窑洞等建筑遗迹。
3.官署遗址
在交河故城中部,中央大道的东侧,为城内的官署区,面积大约两公顷。在官署区内部,还有官庙性质的寺院区、官吏住宅区、官署办公区和附属建筑区等,多种建筑技法营造,并且多个时期沿用。
4.次干道
在中央大道以东,南起南门内大道,通往东门遗址的方向,有一条跟中央大道平行的小路。这条次干道宽度约2.5米,为贯穿全城的第二条道路,从南向北穿过官署区、仓储区、居住区、寺院区等。
5.东门遗址
东门位于交河故城东侧中部的崖壁上,包括登城坡道、外城门、瓮城、内城门等。外城门高出底部约6米,门道宽5米,长约15米,两侧残存有侧壁、门额方孔、角楼哨所等。瓮城为圆形凹地,内城门道宽9米,周围遗存水井、石坑、房屋、陶片等。
6.民居遗址
在东门内的北侧,为一大片居民区,到处都是残破的院落。其中,2号居民点是一座长方形院落,坐东朝西,南北长28米,东西宽15米。西部为前庭,东部为房屋,两侧院墙排列,中部通道相连,内部残存有佛坛、水井、窖藏等遗迹。
7.东北佛寺
在交河故城东北边的空地上,次干道的北端矗立着一座佛寺。寺院坐北朝南,为前殿后院式,由门前双塔柱、入寺通道、主殿院落和别院组成。主殿位于院落入口处,正中开门,面阔10米,进深17米。主殿中央建有塔柱,东侧为廊道,西侧为房屋;在主殿的后方,开有一条门道,通向后部庭院。
8.塔林遗址
在东北佛寺北侧,有一片密集的塔林,由101座大小不同的佛塔组成。这里分成四区,每区有25座小塔,中央矗立着一座金刚宝座式大塔,现存部分塔基、塔身和月台。周围原本有墙,南墙中间开门,东西长约85米,南北长约88米。
9.大佛寺遗址
在交河故城西北侧,中央大道的最北端,有一座城内面积最大的佛寺。寺院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达5192平方米,由寺门、钟楼、鼓楼、僧房、大殿、水井等组成,坐北朝南,结构完整。在后殿的中央,残存方形塔柱,四面龛内的佛像依稀可辨,东西两侧是高深外墙的僧房。
10.中央大塔
在大佛寺正门外侧,有一座城内规模最大的塔,矗立于寺院区的中央位置。此塔坐北朝南,为方形中空式,边长约14米,高度约9米。目前,现存塔基、塔身和月台,塔室面阔8米,进深5米,南向开门。
11.南部佛寺
在中央大道中段南端,与北端的中央大塔相对,有一座洞室式样的佛寺。它的外观呈正方形覆斗顶生土台,边长约20米,高度约7米。北壁正中间是主洞,两侧开侧室,东侧1座,西侧2座。其他三壁上,开小型洞窟,现存有7座。
下午4点整,我从南门进入交河故城,经过大约五十分钟,参观完重要的遗迹。烈。日炎炎,走马观花,看不见几个人影儿,找不到几处遮阳的地方。独自快步奔走在故城内,经过废弃的民居旁边,置身于古老的佛寺中,很有西域探险的感觉。
旧石器时代晚期,交河故城所在的台地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距今2300年左右,车师人在这里建造城市。汉代,在这里设戊己校尉,开始进行屯田活动。十六国至北朝时期,交河城奠基于麹氏高昌国时期,现存的规模和布局形成于唐代。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先后有车师人、汉人、匈奴人、鲜卑人、粟特人、突厥人、吐蕃人、回鹘人、蒙古人等民族在这里生活。14世纪,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交河城废弃后,再也无人居住。